热者寒之,虚者实之,这是中医 正治之法;

所以,如果不辨阴阳寒热表里,那忌口不是过头就是不足;结果变成“ 该忌口的没忌,不该忌口的也忌了。”

常需要注意的几大类,可以根据自己体质皮肤状况 酌情忌口;

忌辛辣:葱、姜、蒜、辣椒、花椒、韭菜、酒、烟等;

忌腥膻:海鱼、无鳞鱼、虾、蟹、海味、羊肉、狗肉、鹿肉等;

忌发物:如荞麦、豆芽、苜蓿、鹅肉、鸡头、鸭头、猪头、驴肉等;

下面则需要根据体质确定了。

忌生冷:如果有脾胃虚寒,有腹泻者,需忌冷饮、冷食、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等。

忌黏滑:如果脾虚纳呆,需忌糯米、大麦、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。

忌油腻:如果脾湿或痰湿,有水肿或流脓者,需忌荤油、肥肉、煎炸食品、乳制品(奶、酥、酪)等。

忌口的目的是减少刺激,避免冲突,也是食疗的注意事项:

容易诱发某些疾病(尤其是旧病宿疾)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。

饮食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如鸡、蛋类、猪头肉等对人体而言为异体蛋白,这种异体蛋白就可构成过敏源而导致人体发病。

鱼、虾、蟹类本身就含组织胺,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、微血管扩张、充血、血浆渗出、水肿、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,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,即过敏反应,诱发皮肤病,如出现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发热等。

有的高敏病人,甚至对大米、小麦、玉米等都可产生过敏反应。

酒、葱、蒜等可通过酒精或挥发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、血流加速,使原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。

现代临床研究也证实,忌食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
需要忌口范围比较广,按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:

1、食用菌类:主要有蘑菇、香菇等,过食易致动风生阳,触发肝阳头痛、肝风眩晕等宿疾,此外,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。

2、海腥类:主要有带鱼、黄鱼、鲳鱼、蚌肉、虾、螃蟹等水产品,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,对于体质过敏者,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、荨麻疹症,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。

3、蔬菜类:主要有竹笋、芥菜、南瓜、菠菜等,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。

4、果品类:主要有桃子、杏、银杏、芒果、杨梅、樱桃、荔枝、甜瓜等,前人曾指出,多食桃易生热,发痈、疮、疽、疖、虫疳诸患,多食杏生痈疖,伤筋骨。

5、禽畜类主要有公鸡、鸡头、猪头肉、鹅肉、鸡翅、鸡爪、驴肉、獐肉、牛肉、羊肉、狗肉、鹅蛋、鸭蛋等,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,食之易动风升阳,触发肝阳头痛、肝风脑晕等宿疾,此外,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。

6、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、糟、酒酿、白酒、豌豆、黄大豆、豆腐、豆腐乳、蚕蛹及葱、蒜、韭菜等。 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。

按 性 分为六大类:

发热之物,如薤、姜、花椒、胡椒、羊肉、狗肉等;

发风之物,如虾、蟹、鹅、鸡蛋、椿芽等;

发湿热之物,如饴糖、糯米、猪肉等;

发冷积之物,如西瓜、梨、柿等各种生冷之品;

发动血之物,如海椒、胡椒等;

发滞气之物,如羊肉、莲子、芡实等。

有关食疗的本草中一些“发物”的介绍。

油菜苔,魏晋时《名医别录》说:“春月食之能发膝痼疾”;唐代《食疗本草》说:“先患腰脚者,不可多食,食之加剧。又损阳气,发疮及口齿病”。

芥菜,唐代《食疗本草》说:“生食发丹石,不可多食”。

诸竹笋,唐代《本草拾遗》说:“诸笋皆发冷血及气。”

蕺菜(鱼腥草),魏晋时《名医别录》说:“多食,令人气喘。”

茄子,宋代《开宝本草》说:“凡久冷人不可多食,损人动气,发疮及痼疾。”

紫菜,唐代《本草拾遗》说:“多食令人腹痛发气,吐白沫。”

鳢鱼,宋代《本草衍义》说:“能发痼疾。”

草鱼,元代《延寿书》说:“能发诸疮。”

虾,明代《食鉴本草》说:“动风热,有病人勿食。”

张仲景:

人体平和,惟须好将养,勿妄服药。

药势偏有所助,令人脏气不平,易受外患。

河东卫汛记:

不知食宜者,不足以存生也;

不明药忌者,不能以除病也。

唐代孙思邈《千金食治》:

——(1)

食能排邪而安脏腑,悦神爽志,以资血气。

若能用食平,释情遣疾者,可谓良工。

长年饵老之奇法,极养生之术也。

——(2)

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,知其所犯,以食治之;

食疗不愈,然后命药。

药性刚烈,犹若御兵;

兵之猛暴,岂容妄发。发用乖宜,损伤处众;

药之投疾,殃滥亦然。

——(3)

五脏不可食忌法∶

多食酸则皮槁而毛夭;

多食苦则筋急而爪枯;

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;

多食辛则肉胝而唇褰;

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。

——(4)

五脏所宜食法∶

肝病宜食麻、犬肉、李、韭;

心病宜食麦、羊肉、杏、薤;

脾病宜食稗米、牛肉、枣、葵;

肺病宜食黄黍、鸡肉、桃、葱;

肾病宜食大豆黄卷、豕肉、栗、藿。

——(5)

五味动病法∶

酸走筋,筋病勿食酸;

苦走骨,骨病勿食苦;

甘走肉,肉病勿食甘;

辛走气,气病勿食辛;

咸走血,血病勿食咸。

——(6)

五味所配法∶

米饭甘,麻酸,大豆咸,麦苦,黄黍辛,枣甘,李酸,栗咸,杏苦,桃辛,牛甘,犬酸,豕咸,羊苦、鸡辛,葵甘,韭酸,藿咸、薤苦、葱辛。

——(7)

是以毒药攻邪,五谷为养,五肉为益,五果为助,五菜为充。

精以食气,气养精以荣色;

形以食味,味养形以生力,此之谓也。